产褥期乳腺炎治疗需及时排空乳汁避免淤积、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冷敷缓解肿胀疼痛、中药外敷辅助消炎散结、必要时手术引流脓液。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排空乳汁避免淤积:乳汁淤积是乳腺炎加重的重要因素,需通过哺乳或吸乳器定期排空乳房。哺乳时优先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若疼痛剧烈可调整姿势。排空后配合轻柔按摩,促进乳腺管通畅,但避免过度挤压。
2.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细菌感染需使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和局部红肿变化,若无效需调整药物。哺乳期用药需选择对婴儿安全的种类,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反复感染。
3.局部冷敷缓解肿胀疼痛:急性期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外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充血,但需避免冻伤皮肤。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遵医嘱。
4.中药外敷辅助消炎散结: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材捣碎外敷,或选用现成膏药贴于患处。中药通过局部渗透减轻炎症,但皮肤破损时禁用。配合口服中药效果更佳,需辨证选用活血化瘀方剂。
5.必要时手术引流脓液:形成脓肿后需切开引流,术后每日换药至脓腔闭合。小脓肿可穿刺抽吸,严重者需放置引流条。手术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避免损伤乳腺组织影响后续哺乳功能。
治疗期间保持乳头清洁,避免压迫或碰撞乳房。饮食宜清淡,保证充足休息。若发热持续或脓肿反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并发症。哺乳期用药及操作均需专业指导,不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