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应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肿胀、局部皮肤颜色是否发红或苍白、患儿有无哭闹不安等异常反应、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出现硬结或温度变化、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具体分析如下:
1.穿刺点有无渗血或肿胀:穿刺后需立即检查穿刺点是否出现血液渗出或皮下血肿。渗血可能提示穿刺针未完全退出血管或按压不当,肿胀则可能与药液外渗或局部组织损伤有关。持续渗血需重新压迫止血,肿胀明显时应停止输液并评估是否需要更换穿刺部位。
2.局部皮肤颜色是否发红或苍白:皮肤发红可能为早期感染或药液刺激所致,苍白则提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颜色变化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发红伴发热需警惕静脉炎,苍白伴疼痛可能为血管痉挛或压迫过度。
3.患儿有无哭闹不安等异常反应:哭闹可能因穿刺疼痛或输液不适引起,但持续烦躁需排除药物过敏或输液过快。观察患儿表情、肢体动作及哭声强度,异常反应需立即暂停输液并检查原因。
4.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出现硬结或温度变化:硬结多为药液外渗或局部组织纤维化,触摸可感知质地硬化。温度升高提示炎症反应,降低则可能为血管收缩或血液循环受阻。发现硬结需热敷或更换穿刺点,温度异常需进一步处理。
5.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输液时观察滴速是否均匀,管路有无回血或阻塞。滴速变慢可能因针头移位或血栓形成,回血提示通路畅通但需排除外渗。定期检查管路连接处,确保输液安全。
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输液过程中定期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选择合适型号的穿刺针,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密切监测患儿整体状态,综合判断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