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临床症状表现是周期性寒战高热、头痛与肌肉酸痛、贫血表现、脾脏肿大、意识障碍或昏迷。具体分析如下:
1.周期性寒战高热:疟疾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寒战,伴随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大汗淋漓并退热。发作呈现周期性,间日疟每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每72小时发作一次。高热期可能伴随面色潮红、呼吸急促,严重时出现抽搐。
2.头痛与肌肉酸痛:疟原虫在血液中繁殖时释放毒素,刺激神经系统引发剧烈头痛,多位于前额或枕部。全身肌肉酸痛以背部及四肢明显,活动时加重,常与发热同步出现。
3.贫血表现: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指甲扁平或反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程度与感染频率及病程相关。
4.脾脏肿大:疟疾反复发作可引起脾脏充血及增生,表现为左上腹隐痛或胀满感。触诊可发现脾脏质地变硬,严重者脾脏下缘达脐水平,可能伴随脾功能亢进。
5.意识障碍或昏迷:恶性疟疾可侵犯脑部血管,引发脑型疟疾。早期表现为烦躁、谵妄,进展为嗜睡、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可能出现强直性痉挛或偏瘫,需紧急救治。
疟疾症状易与流感或伤寒混淆,确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尤其儿童及孕妇需警惕重症倾向。发作期间保持水分摄入,高热时物理降温。预防以防蚊措施为主,流行区建议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