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尿道炎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遵医嘱使用敏感药物治疗、每日充分饮水促进排尿、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减少刺激。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尿道炎需通过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区分细菌性或非感染性病因。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需针对性用药,普通细菌感染可能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自行用药易导致耐药或延误治疗,尤其伴随发热、血尿时需排除肾脏或前列腺受累。
2.遵医嘱使用敏感药物治疗:细菌性尿道炎常用喹诺酮类、头孢类或磷霉素等抗菌药物,衣原体感染需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疗程通常3-7天,需足量足疗程使用,避免症状缓解后擅自停药。反复发作需检查耐药性并调整方案。
3.每日充分饮水促进排尿: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mL以上,增加尿量可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避免憋尿,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适当食用利尿食物如冬瓜、黄瓜,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水量。
4.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穿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女性经期需更频繁更换卫生巾,减少局部潮湿和细菌滋生。
5.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减少刺激:性活动可能加重尿道黏膜损伤或导致交叉感染。配偶或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治愈后初期性生活需使用防护措施。
治疗期间观察排尿疼痛、尿频等症状变化,出现腰酸、发热立即复诊。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防止刺激尿道黏膜。慢性尿道炎需排查糖尿病、泌尿畸形等潜在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