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明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其中,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必要时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超声,以确定感染部位和范围。
血常规是初步筛查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作为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辅助判断感染程度及类型。细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采集血液、尿液、痰液或伤口分泌物等样本进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药敏试验则能指导抗生素的选择,避免耐药性产生。影像学检查适用于深部组织或器官感染,如肺炎需胸部X线或CT,腹腔感染需超声或CT检查。
检查时需注意样本采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抗生素使用前应优先完成细菌培养,以免干扰检测结果。部分检查如降钙素原在病毒感染时通常不升高,有助于鉴别感染类型。对于重症患者,需动态监测炎症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不同感染部位的样本采集方法各异,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误诊。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