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氏骨折的表现包括腕部疼痛肿胀、典型餐叉样畸形、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可伴有神经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腕部疼痛肿胀:克雷氏骨折后,腕关节周围软组织因损伤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时加剧,肿胀范围常覆盖腕背侧及桡侧,严重时可见皮下淤血。
2.典型餐叉样畸形: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腕关节呈现背侧凸起、掌侧凹陷的畸形,形似餐叉。这一特征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需通过影像学确认骨折线位置及移位程度。
3.局部压痛明显:骨折处及周围区域触诊时压痛显著,尤其在桡骨远端背侧。压痛点多位于桡骨茎突附近,伴随骨擦感或异常活动提示骨折不稳定。
4.活动受限:腕关节屈伸、旋转功能因疼痛和结构破坏受限,患者无法完成握拳、翻转手掌等动作。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需避免强行操作以免加重损伤。
5.可伴有神经症状:骨折移位可能压迫正中神经,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或刺痛,严重时出现肌肉无力。需及时评估神经功能,防止长期压迫导致不可逆损伤。
克雷氏骨折需尽早复位固定,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畸形愈合或功能障碍。康复期间应循序渐进恢复活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饮食需均衡,适当补充钙质以促进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