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热是由鼠咬热螺旋体或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该病可引发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
鼠咬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多系统的影响。感染初期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头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随后伴随皮肤红斑、关节肿痛。若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或感染心脏瓣膜,导致心内膜炎。部分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脑膜炎或脑炎。念珠状链杆菌感染还可能引起罕见的哈弗希尔热,表现为反复发热和关节炎,长期未愈可造成关节损伤。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风险更高,病情进展更快。
预防鼠咬热需避免接触野生或家养啮齿类动物,尤其注意儿童玩耍时的安全。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预防。早期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延误治疗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疑似感染者需密切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血液培养或PCR检测确诊。饲养宠物鼠时应确保来源安全,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减少疾病传播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