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手足口病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含有大量病毒,健康人群接触后可能感染。尤其儿童之间密切接触更容易造成传播,需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2.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病毒可在玩具、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触摸污染区域后未洗手即进食或揉眼鼻,可能引发感染。定期消毒常接触物品至关重要。
3.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毒,近距离接触者吸入后易被感染。在人群密集场所需保持通风,必要时佩戴口罩。
4.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是重要传播途径。生冷食物未彻底清洗、水源受粪便污染均可能引发传播,务必注意饮食卫生。
5.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孕期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新生儿护理需严格隔离防护。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