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发热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伴随体温升高,通常体温超过37.5℃,严重时可达到39℃以上。发热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常与盆腔炎症的急性发作相关,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更容易出现高热。
盆腔炎发热的机制与病原体感染直接相关。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球菌、衣原体、厌氧菌等,这些微生物侵入盆腔器官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发热通常伴随特征性盆腔症状:下腹坠痛在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月经异常。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超声可能提示输卵管增粗或盆腔积液。
盆腔炎发热需与其他急腹症如阑尾炎、异位妊娠鉴别。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提示感染未控制,需警惕盆腔脓肿或败血症可能。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通常需14天,过早停药易导致慢性盆腔痛或不孕等后遗症。发热期间建议多饮水,物理降温无效时可短期使用解热镇痛药,但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盆腔超声是评估疗效的关键,出现意识改变、剧烈腹痛或休克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