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的具体表现有发热、肢体无力或瘫痪、肌肉疼痛、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小儿麻痹初期常见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随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热通常持续2至5天,部分病例可能反复发作。发热期间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可能加重后续症状。
2.肢体无力或瘫痪: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导致受累肌肉弛缓性瘫痪。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瘫痪多为不对称性。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单肢或全身瘫痪,恢复期可能遗留永久性肌力减退。
3.肌肉疼痛:急性期常见颈背、四肢肌肉剧烈疼痛,触摸或活动时加重。疼痛由神经根炎症引起,可能持续数周。部分病例因疼痛拒绝站立或行走,易被误诊为关节炎。
4.反射减弱或消失: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深部腱反射早期亢进,随病情进展逐渐减弱或消失。反射异常与运动神经元损伤直接相关,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5.呼吸障碍:延髓受累时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浅快、发声困难、吞咽呛咳,需立即干预。部分病例需依赖人工呼吸支持,否则危及生命。
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处理。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少肢体活动。康复期应在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肌肉训练。密切观察呼吸和吞咽功能变化,必要时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关键,未全程接种者应及时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