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眼肿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局部炎症或轻微感染,及时处理可缓解。但若伴随剧烈疼痛、发烧或听力下降,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其他疾病,需尽快就医检查。
耳朵眼肿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炎、毛囊炎或过敏反应。外耳道炎多因掏耳不当或进水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和分泌物。毛囊炎是耳部皮肤毛囊感染,形成局部硬结或脓包。过敏反应可能因接触金属饰品、化妆品等引发,伴随瘙痒和肿胀。若肿胀持续加重或扩散至周围组织,可能发展为蜂窝织炎或脓肿,需抗生素或切开引流治疗。
避免自行挤压或掏耳,防止感染加重。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或洗澡时可用耳塞防护。过敏体质者需远离可疑致敏物。若肿胀伴随发热、头晕或听力异常,应立即就医,排除中耳炎或乳突炎等严重疾病。日常注意耳部清洁,但避免过度掏挖,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