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其典型表现包括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增多和腹部压痛。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这是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腹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可伴有恶心、呕吐。
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通过腹部触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边缘清楚,活动度差。
3.发热: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热型不规则,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4.白细胞增多: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5.腹部压痛:患者腹部压痛明显,尤其在右下腹及脐周,有时可触及包块。
在诊断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还需与其他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相鉴别。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止痛、支持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病情恶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