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的超声诊断主要表现为腹水、腹膜增厚、淋巴结增大、腹腔内钙化灶及肠管粘连、肠管动力减弱等。具体分析如下:
1.腹水:超声检查可发现大量游离腹水,腹水性状多样,可为渗出液、浆液性或脓性。结核性腹膜炎所致腹水常伴有分隔,腹水内蛋白含量较高,可表现为絮状回声或分层现象。
2.腹膜增厚: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腹膜增厚,厚度多在3-5mm以上。增厚的腹膜呈低回声,边缘模糊,可伴有钙化。腹膜增厚常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以盆腔、网膜及肠系膜等部位为主。
3.淋巴结增大:结核性腹膜炎可导致腹腔内淋巴结增大,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形态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部分可伴有钙化。
4.腹腔内钙化灶: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腔内钙化灶,多位于腹膜、淋巴结及肠系膜等部位。钙化灶呈强回声,伴有声影,形态多样,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5.肠管粘连、肠管动力减弱:结核性腹膜炎可导致肠管粘连,肠管间距离缩短,肠管活动度受限。超声检查可见肠管间粘连,肠管动力减弱,蠕动减弱或消失。
超声检查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可通过观察腹水、腹膜增厚、淋巴结增大、腹腔内钙化灶及肠管粘连、肠管动力减弱等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超声检查并非特异性诊断方法,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在疑似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中,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和随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