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现象。健康状态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极低,通常不超过150mg/24小时。当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或其他疾病导致蛋白质大量漏入尿液时,便形成蛋白尿。这一现象可能是肾脏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早期信号,需引起重视。
蛋白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膜具有选择性滤过功能,可阻止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但当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如肾炎、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时,蛋白质会漏出至尿液中。剧烈运动、发热或脱水等生理状态也可能导致短暂性蛋白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蛋白尿则需进一步检查,如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评估或肾脏活检,以明确病因。长期未控制的蛋白尿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甚至进展为慢性肾病或尿毒症。
发现蛋白尿后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日常需监测血压和血糖,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高蛋白饮食对肾脏的负担。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家族肾病病史的人群。若伴随水肿、乏力或尿量减少等症状,更需警惕肾脏疾病的进展。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