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尼帕病毒可能出现无症状情况,但较为罕见。多数感染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从轻度发热到严重脑炎不等。无症状感染者通常病毒载量较低,但仍具备潜在传染性,需引起警惕。
尼帕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株毒力及感染途径密切相关。部分感染者仅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低热、头痛或肌肉酸痛,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典型病例则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伴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定向障碍、抽搐甚至昏迷。无症状感染者在血清学检测中可发现特异性抗体,提示曾发生隐性感染。这类隐性传播可能成为社区暴发的隐患,尤其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更难被及时发现。
接触果蝠或其污染食物是主要感染途径,处理生鲜椰枣汁或食用被蝙蝠污染的果蔬需做好防护。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医护人员应采取空气隔离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疫苗研发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加强个人卫生和避免接触潜在宿主是预防关键。流行区应建立野生动物病原学监测体系,早期识别病毒变异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