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导致肝功能衰竭需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加强肝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必要时考虑人工肝替代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败血症是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用药可控制感染源,减少毒素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若病原未明确,需经验性覆盖常见致病菌,同时密切监测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2.加强肝功能支持:肝功能衰竭时需减少肝脏负担,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可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适当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促进肝细胞修复,但需注意药物代谢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3.维持内环境稳定:肝功能衰竭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低血糖,需动态监测并纠正。限制蛋白摄入以减少血氨生成,必要时通过支链氨基酸调整氮平衡。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避免容量负荷过重诱发肝性脑病或腹水。
4.预防并发症:重点防范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及继发感染。口服乳果糖减少肠道氨吸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导管相关感染。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出血倾向,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5.必要时考虑人工肝替代治疗:对于进展迅速的肝功能衰竭,人工肝系统可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清除毒素并稳定内环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技术需根据病情选择,为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争取时间。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营养支持应个体化,避免过度限制或补充。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严格遵循医嘱,及时反馈异常症状。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