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肝脏弹性检测、病毒学筛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生化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反映肝脏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转氨酶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可能与胆汁淤积或代谢障碍有关。白蛋白水平下降则可能表明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血液检测还可评估凝血功能,肝脏疾病可能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超声可发现脂肪肝、囊肿或肿瘤,CT和磁共振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细节。影像学检查对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辅助评估血管异常或胆管梗阻。
3.肝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活检可明确肝炎分级、纤维化程度及肿瘤性质,尤其适用于病因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操作需严格无菌,存在少量出血或疼痛风险,需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实施。
4.肝脏弹性检测:采用无创技术测量肝脏硬度,评估纤维化或肝硬化程度。常见方法包括瞬时弹性成像,通过超声波测定组织弹性值。该检查无需穿刺,重复性好,适合长期随访。但结果可能受肥胖、炎症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病毒学筛查:针对肝炎病毒如乙型、丙型肝炎的特异性检测,包括抗原抗体和核酸分析。病毒学检查能明确感染类型及病毒载量,指导抗病毒治疗。早期筛查有助于阻断传播,降低肝硬化或肝癌风险。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饮酒或剧烈运动。影像学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慎选含辐射项目。肝穿刺后需卧床观察,警惕出血或感染。病毒学检测需注意窗口期,避免假阴性结果。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检查组合,动态监测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