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检查项目包括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测定、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凝血功能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生化检测:血液生化检测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转氨酶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反映胆汁排泄功能,白蛋白水平可判断肝脏合成能力。这些指标能直观反映肝脏代谢状态,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部分项目需空腹采集静脉血,结果易受饮食、药物等因素干扰。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无创手段,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CT能清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对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优势明显,增强扫描可提高检出率。不同影像学方法各具特点,临床常需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3.肝脏弹性测定: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操作简便且可重复性强。检测结果以千帕为单位表示硬度值,数值越高提示纤维化越严重。该技术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具有独特优势,但受肥胖、肋间隙狭窄等因素影响时准确性可能下降。需注意不能替代病理学检查。
4.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包括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及抗原检测,乙型肝炎还需查表面抗原、e抗原等。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能直接反映病毒复制情况。阳性结果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不同标志物组合可判断感染阶段。检测前应了解疫苗接种史,部分项目需特殊采血管。
5.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该检查对判断肝功能储备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需排除抗凝药物等干扰因素。采血时应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
检查前三天应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部分项目需禁食8小时以上。有出血倾向者需提前告知医生,妊娠期女性慎选放射性检查。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结果,检查当日宜着宽松衣物。影像学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过敏体质者应主动说明造影剂使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