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且活动时加剧、患处肿胀或淤血、关节活动受限、患肢负重困难、可能出现异常骨擦音或骨擦感。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且活动时加剧:骨裂初期疼痛较轻,但随肢体活动或触碰患处疼痛明显加重,静止时可能缓解。疼痛多集中于骨折线周围,呈持续性钝痛或尖锐刺痛,严重时影响睡眠。疼痛程度与骨裂位置、损伤范围相关,例如肋骨骨裂可能伴随呼吸痛,而四肢骨裂在肌肉牵拉时痛感更剧烈。
2.患处肿胀或淤血:骨裂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皮肤紧绷发亮。皮下出血可能引发淤青,颜色从紫红逐渐变为黄绿。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严重时可能压迫神经血管,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3.关节活动受限:骨裂若邻近关节,会因疼痛和结构不稳导致活动障碍。例如腕部骨裂可能无法握拳,踝部骨裂影响行走。长期制动可能引发关节僵硬,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功能锻炼。
4.患肢负重困难:下肢骨裂如胫骨或跖骨断裂时,患肢无法承受体重,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剧烈。上肢骨裂虽不影响站立,但提举、抓握等动作受限。部分轻微骨裂可能仅表现为负重时隐痛,易被忽视。
5.可能出现异常骨擦音或骨擦感:严重骨裂时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触摸患处有异常摩擦感。但此症状并非所有骨裂都会出现,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避免盲目触碰加重损伤。
出现疑似骨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冷敷可减轻肿胀,但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禁止自行复位或滥用止痛药。康复期需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