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病人预防脑血栓需结合康复训练、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重点在于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栓风险。由于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截瘫患者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因此需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风险。
截瘫病人应定期进行被动或主动康复训练,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即使无法自主运动,家属或护理人员可通过按摩、关节活动等方式帮助维持血流畅通。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但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饮食上需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多补充水分和膳食纤维,预防血液黏稠。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血管健康。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病,能有效降低脑血栓概率。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隔2小时调整体位或使用气垫床减少压力。抗凝治疗期间需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及时就医。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若出现头晕、言语不清或肢体麻木等脑血栓前兆,应立即送医。同时,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通过科学管理和日常护理,截瘫病人可显著降低脑血栓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