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女性月经期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并非所有痛经都属于正常范围。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是生理性反应,而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则需医学干预。
痛经的发生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密切相关,这类物质会引发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轻度下腹坠胀、腰酸属于正常生理反应,通常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但若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呕吐、头晕、经量异常等症状,则可能提示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症等病理因素。数据显示约10%-15%的女性痛经由器质性疾病导致,需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确诊。
缓解痛经需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热敷、适量运动及布洛芬等抗前列腺素药物可改善原发性痛经。避免经期受凉、减少咖啡因摄入也有助于减轻症状。若疼痛持续加重或月经规律改变,应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日常记录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能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继发性痛经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激素疗法或手术干预。忽视剧烈痛经可能延误疾病治疗,因此科学评估症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