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存在自愈的可能性,但具体情况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与个人体质判断。
外耳道疖肿通常由细菌感染毛囊或皮脂腺引起,早期症状可能较轻,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或轻微瘙痒。若免疫系统功能正常,部分小型疖肿可通过自身抵抗力逐渐消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有助于恢复。若疖肿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提示感染可能扩散,需及时就医干预。拖延治疗可能导致脓肿形成、耳道狭窄甚至听力暂时受损。
避免自行挑破疖肿,以免加重感染或引发并发症。日常需减少耳道进水,游泳或洗头时可使用防水耳塞。勿频繁使用棉签掏耳,减少外耳道皮肤损伤风险。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局部热敷缓解,但禁止随意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感染进展,尽早就诊。若疖肿反复发作,建议排查是否存在慢性疾病或耳道结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