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寒确实可能引起痛经。中医理论认为,湿寒入侵体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滞,进而引发痛经。尤其在经期前后,女性体质较为虚弱,若受寒或饮食生冷,容易加重湿寒,导致子宫收缩异常,经血排出受阻,从而出现小腹冷痛、经血暗紫有血块等症状。
湿寒引起的痛经通常表现为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遇热缓解,伴有畏寒、四肢发凉、经血颜色深或夹血块等症状。长期湿寒积聚可能影响子宫和盆腔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月经不调或加重原发性痛经。现代医学也认为,寒冷刺激可能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加剧疼痛。避免受寒、注意保暖是缓解此类痛经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环境,经期尤其要注意腹部和足部保暖。饮食上减少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冷饮、西瓜等,可适当食用温补食材,如生姜、红糖、桂圆等。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运动或游泳。若痛经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