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可以针灸肝经、胆经的相关穴位,如太冲、期门、阳陵泉等,配合辨证取穴调理整体气血。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气血运行密切相关,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肝脏功能,改善胁痛、腹胀、情绪不畅等症状。
针灸治疗肝脏问题需结合具体证型。肝气郁结者可取太冲、内关疏肝解郁;肝血不足常配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养血;肝胆湿热多选阳陵泉、阴陵泉利湿清热。背俞穴如肝俞、胆俞也能调节脏腑之气。临床常配合电针、艾灸或拔罐增强疗效,疗程根据病情轻重调整,通常需要10-15次治疗。治疗期间需观察舌脉变化,动态调整配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针灸后短暂乏力或局部淤青,属正常反应。
针灸前后需避免空腹或过饱,治疗期间禁酒及辛辣食物。皮肤感染、出血体质或孕妇慎用,肝硬化晚期患者忌强刺激。针灸仅为辅助手段,慢性肝病需结合中药、生活方式调整。自行按压穴位可辅助保健,但专业操作需由中医师完成,避免误刺重要脏器。肝功能异常者应及时检查,明确病因后综合治疗,不可依赖单一疗法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