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有可能自动消失,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通常需要医疗干预才能彻底解决。较小的息肉或由短期炎症引发的肿胀,可能在感染控制或过敏缓解后自行缩小甚至消退。多数慢性或较大的息肉难以完全自愈,需依赖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手段。
鼻息肉的形成多与慢性鼻炎、过敏或哮喘等长期炎症刺激有关。黏膜在反复刺激下发生水肿增生,逐渐形成息肉样组织。若早期发现并及时控制诱因,如规范使用鼻用激素、抗过敏药物或抗生素,部分息肉可能逐渐萎缩。例如,急性鼻窦炎伴随的黏膜肿胀在炎症消退后可能恢复正常。但对于长期存在的息肉,尤其是伴随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的情况,自愈概率极低,拖延治疗反而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影响嗅觉或引发睡眠呼吸障碍。
患者需避免自行判断病情。鼻塞、流涕等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头痛、嗅觉减退时,应尽早就诊明确诊断。盲目依赖等待自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增加后续治疗难度。日常需减少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避免频繁挖鼻或过度使用血管收缩剂。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合并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人群更需警惕息肉复发,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