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亏和肾虚是中医学中描述肾脏功能不足的术语,两者常被混用,但存在细微差别。肾亏主要指肾脏精气亏损,而肾虚涵盖更广,包括肾阴虚、肾阳虚等多种类型。这些概念反映肾脏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与西医的肾脏疾病不同,属于功能失调而非器质性病变。
中医学认为肾脏主藏精、主水液代谢、主骨生髓,与生殖、发育、衰老密切相关。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夜尿频多。肾亏多指长期耗损导致的精气不足,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或房事不节。现代生活压力大、作息紊乱、饮食不节等因素易诱发肾虚或肾亏,需结合具体症状辨证施治。
调理肾虚或肾亏需避免盲目进补。饮食上可适当食用黑豆、核桃、山药等滋补肾精的食物,肾阳虚者可选用肉桂、羊肉温补,肾阴虚者宜用枸杞、桑葚滋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及频繁房事,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有助于固肾气。若症状严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自行滥用壮阳药或偏方,以免加重阴阳失衡。定期体检排除器质性疾病也很重要,因某些肾病早期症状与肾虚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