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之所以无法治愈,主要因为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迅速攻击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疾病进展极快且不可逆。目前医学手段无法有效清除已进入神经系统的病毒,导致病死率接近100%。
狂犬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肌肉组织内复制,随后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但一旦病毒抵达脑部,便会引发脑炎并破坏神经功能。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免疫系统和药物难以有效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得病毒在脑内大量繁殖。当患者出现恐水、痉挛或瘫痪等典型症状时,神经系统已遭受不可逆损伤,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或人工昏迷疗法,也无法逆转病情。
预防是应对狂犬病的关键。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未接种疫苗者暴露后需完成全程免疫程序,已接种者则需加强注射。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未免疫的流浪动物,尤其在高风险地区。若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尽管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但早期干预可能延缓病情进展。全球范围内,通过动物免疫和暴露后预防,狂犬病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彻底治愈仍是医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