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有急性中耳炎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涕、适当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未经规范治疗可能导致病情迁延或引发鼓膜穿孔等并发症。抗生素选择需考虑致病菌敏感性和患儿年龄等因素,通常口服给药,严重时需静脉输液。用药期间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或胃肠道不适。
2.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耳道进水或异物刺激,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分泌物较多时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不可深入掏挖。游泳或洗头后及时擦干耳周,潮湿环境易加重感染。若鼓膜已穿孔,更需严格防止污水进入中耳腔。
3.避免用力擤鼻涕:擤鼻涕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加重炎症。应单侧交替轻擤,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婴幼儿可用吸鼻器辅助清理。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感冒时需积极控制鼻部症状,减少咽鼓管功能障碍。
4.适当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中耳炎常伴随剧烈耳痛,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镇痛药。药物剂量需按体重精确计算,避免超量。局部热敷也可缓解疼痛,但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夜间耳痛明显时可抬高头部减轻充血。
5.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治疗期间监测体温、耳痛程度及听力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面瘫或意识模糊,需警惕颅内并发症。鼓膜膨隆明显时可能需切开引流。痊愈后需复查听力,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等后遗症。
急性中耳炎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性气体。治疗期间暂停游泳或乘坐飞机,防止气压损伤。密切随访直至炎症完全消退,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