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无痰在中医辨证中多属燥或热证,但也可能与阴虚或寒燥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干咳无痰若伴随咽干、口渴、舌红少津,多为肺燥或肺热,因津液不足或热邪灼伤肺阴所致。秋季干燥或温热病后期易出现此类情况,治疗以润燥清热为主,如桑杏汤或沙参麦冬汤。若兼见怕冷、流清涕、舌苔薄白,可能属寒燥,需温润散寒,如杏苏散加减。寒性干咳较少见,通常因外感寒邪未及时解表,郁而化燥,需辨证施治。
注意避免单纯依赖单一症状判断,需观察舌象、脉象及全身表现。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热或生冷食物,适当补充水分。长期干咳需排查过敏、哮喘或慢性咽炎等现代医学病因,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中医调理需个体化,避免自行滥用凉性或温补药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