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霉菌感染但需要流产时应先治疗霉菌再行流产手术、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霉菌药物、流产前进行充分阴道清洁、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出血和感染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先治疗霉菌再行流产手术:霉菌性阴道炎可能增加流产手术感染风险,需先控制炎症。使用局部栓剂或口服药物,待白带常规检查转阴后再安排手术。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干燥,防止交叉感染。
2.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霉菌药物:妊娠期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克霉唑栓剂对胎儿安全性较高,适合妊娠期使用。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3.流产前进行充分阴道清洁:手术前需彻底清洁阴道,降低术后感染概率。使用稀释的碘伏溶液冲洗,减少霉菌残留。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导致细菌侵入。
4.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感染。术后需继续使用抗霉菌药物,必要时联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定期复查白带和血常规,及时发现异常。
5.密切观察出血和感染症状:流产后阴道出血通常持续1-2周,若出血量多、时间长或伴发热、腹痛需就医。霉菌感染可能加重术后炎症,出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处理。
流产前后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营养,促进恢复。出现任何不适立即联系医生,不可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