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穿凿样或虫蚀样改变、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风险增高、软组织肿块形成提示髓外浸润、核医学检查显示异常放射性浓聚、磁共振成像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骨髓信号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穿凿样或虫蚀样改变:多发骨髓瘤典型表现为多发性溶骨性病变,常见于脊柱、骨盆和长骨。X线平片可见边缘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破坏范围及程度,病灶周围通常无硬化边。
2.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风险增高:广泛骨质疏松是早期常见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较高。骨密度检测显示骨量显著减少,骨折好发于胸腰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椎体变形或塌陷。
3.软组织肿块形成提示髓外浸润:CT或磁共振成像可发现椎旁或肋骨周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需与转移瘤或淋巴瘤鉴别。
4.核医学检查显示异常放射性浓聚:全身骨显像可见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但灵敏度低于X线或CT。部分病灶可能表现为放射性稀疏区,与骨质破坏程度相关。
5.磁共振成像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骨髓信号异常: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局灶型表现为多发性结节状异常信号,弥漫型则显示骨髓信号广泛不均匀改变。
影像学检查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不同分期患者表现差异较大,动态随访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部分非典型病例需与骨转移瘤、淋巴瘤等疾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