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且费力、喂养困难及体重增长缓慢、肝脏肿大及腹部胀满、心率增快且心音低钝、颜面及四肢水肿。具体分析如下:
1.呼吸急促且费力:小儿心力衰竭时,肺部淤血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表现为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尤其在活动或平卧时加重。可能出现鼻翼扇动、肋间凹陷等呼吸困难体征。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机体代偿性增加呼吸频率以改善缺氧,但呼吸做功增加易引发疲劳。
2.喂养困难及体重增长缓慢:心力衰竭患儿因胃肠道淤血和代谢需求增加,常出现吸吮无力、进食量减少或频繁中断。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婴幼儿表现为生长曲线偏离正常范围,需警惕慢性心功能不全。
3.肝脏肿大及腹部胀满:体循环淤血使肝脏充血肿大,触诊可发现肋缘下肝脏质地变硬且边缘钝。腹腔积液可能导致腹部膨隆,叩诊呈浊音。肝脏淤血还可引发右上腹不适或压痛,严重时影响消化功能。
4.心率增快且心音低钝: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以维持输出量,听诊心率显著增快,但心音减弱或出现奔马律。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尖搏动弥散,部分患儿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律失常也可能伴随发生。
5.颜面及四肢水肿:静脉回流受阻使液体渗入组织间隙,表现为眼睑、面部及下肢凹陷性水肿。水肿多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严重时波及全身。皮肤苍白或发绀可能与循环灌注不足有关。
心力衰竭患儿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期评估液体出入量及肝肾功能。避免过度输液或钠盐摄入,保持适宜环境温度以减少氧耗。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