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肺炎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规范用药、维持适宜环境湿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充分休息和营养。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需通过拍背、雾化等方式帮助排痰。拍背时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轻叩背部,每日3-4次。雾化可稀释痰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避免使用镇咳药,以免抑制痰液排出。若出现呼吸急促或口唇发绀,需立即就医。
2.遵医嘱规范用药:抗生素需按疗程足量使用,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退烧药需根据体温合理服用,避免过量。中药制剂需辨证使用,不可混用多种药物。记录用药时间及反应,发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联系医生。静脉输液时需控制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维持适宜环境湿度:室内湿度建议保持在50%-60%,使用加湿器需每日换水清洁。每日通风2-3次,避免冷风直吹。室温维持在20-24℃,衣着以棉质透气为主。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干燥季节可在房间放置清水盆辅助加湿。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日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频率加快婴儿>50次/分、出现嗜睡或烦躁,需复诊。观察痰液颜色,黄绿色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加重。记录进食量及尿量,脱水表现为尿少、眼窝凹陷。
5.保证充分休息和营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粥、面条,辅以瘦肉、蔬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发热期间多饮温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mL。康复后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肺部修复。
肺炎患儿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康复阶段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吸收情况。接触患儿前后需彻底洗手,餐具毛巾专人专用。疫苗接种可降低复发风险,需按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