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在于及时恢复脑血流、保护脑组织及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溶栓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神经保护剂及降脂药等。阿替普酶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急性期静脉溶栓的药物,需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防止血栓扩大,抗凝药如华法林适用于心源性栓塞。他汀类降脂药能稳定斑块,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可能减轻缺血损伤。
脑梗死的药物治疗需根据发病机制和分期选择。急性期以溶栓和血管再通为主,错过时间窗则需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恢复期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联合他汀,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心源性脑梗需抗凝治疗,非心源性以抗血小板为主。部分患者需联合用药,如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但需警惕出血风险。神经保护剂的疗效尚需更多证据支持,临床使用需个体化评估。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溶栓治疗可能引发出血,需严格筛查禁忌证;抗血小板和抗凝药需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黑便等;他汀类药物注意肝功能异常和肌痛。合并房颤者抗凝需平衡出血与栓塞风险,定期监测INR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尤其降压、降糖药需规律服用。康复期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低盐饮食及适度运动,可提升治疗效果。出现头痛、呕吐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