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状耳主要表现为耳廓上部向前下方弯曲、耳轮脚位置异常、耳廓整体形态呈杯状、耳廓软骨发育不良、耳廓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耳廓上部向前下方弯曲:耳廓上1/3部分向前下方折叠,形成类似杯口的凹陷,折叠处常伴有软骨增厚或变形,导致耳廓上部与颅侧壁夹角减小,严重时折叠部分可能完全覆盖外耳道入口。
2.耳轮脚位置异常:正常耳轮脚位于耳廓中央,杯状耳患者的耳轮脚常向前下方移位,甚至与对耳轮脚粘连,导致耳轮形态不连续,耳轮上部可能呈现锐角折叠,影响耳廓整体对称性。
3.耳廓整体形态呈杯状:耳廓长度和宽度比例失调,上部宽度明显增加,耳廓中下部相对狭窄,从正面观察可见耳廓呈杯状或贝壳状,严重者耳廓高度不足正常值的2/3。
4.耳廓软骨发育不良:耳廓软骨薄而柔软,支撑力不足,部分区域可能出现软骨断裂或缺失,尤其在对耳轮、三角窝等部位,触诊时可发现软骨弹性减弱或局部硬化。
5.耳廓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耳廓皮肤可能过紧或过松,皮下脂肪分布不均,部分患者伴有耳后皮肤短缺,导致耳廓与颅侧壁贴合过紧,影响耳廓自然舒展。
杯状耳可能伴随听力结构异常,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外观和功能,但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矫正方案。避免外力压迫耳廓,防止软骨进一步变形。定期随访观察发育情况,尤其关注双侧不对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