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传播风险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高,尤其是与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时。
肺结核的传播过程与飞沫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密切相关。病原体通常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首先在肺部形成感染灶。并非所有接触者都会发病,免疫系统较强的人群可能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细菌长期存活但不引发症状。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结核菌可能重新活跃,导致活动性肺结核。痰液中含有大量结核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性更强,而肺外结核或痰检阴性的患者传播风险较低。
预防肺结核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患者应佩戴口罩并避免近距离交谈,咳嗽时用纸巾遮挡。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飞沫积聚。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影像学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接种卡介苗可降低儿童重症结核病的风险,但对成人保护有限。公众应提高对结核病症状的认知,如长期咳嗽、低热、盗汗等,及时就医检查。注意营养均衡和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是减少感染和发病的重要方式。医疗场所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