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鉴别需观察皮肤紫癜特点、检查关节症状、评估消化道表现、监测肾脏受累情况、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皮肤紫癜特点:典型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部分伴有瘙痒或疼痛。皮疹多分批出现,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严重时累及臀部或上肢。需注意皮疹形态与分布,避免误诊为普通皮炎或药疹。
2.检查关节症状:约半数患儿伴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呈游走性,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关节症状通常与紫癜同时或稍后出现,需与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后者常伴发热及实验室指标异常。
3.评估消化道表现:腹痛最常见,多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可伴呕吐、黑便或血便。严重者出现肠套叠或肠穿孔。腹部超声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肠道病变程度,需与急腹症区分。
4.监测肾脏受累情况:部分患儿在发病后1-2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需定期检测尿常规及肾功能,必要时行肾活检。肾脏病变程度直接影响预后,早期干预可减少慢性肾病风险。
5.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鉴别。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无异常,而其他疾病常有相应实验室指标改变。
过敏性紫癜患儿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紫癜加重。饮食宜清淡,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密切观察腹痛、关节肿痛及尿液变化,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血管损伤的药物。定期随访尿检至少半年,早期发现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