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体重下降、贫血、白细胞减少。具体分析如下:
1.长期不规则发热: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热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体温波动较大,可能伴随寒战或出汗。发热无明显规律性,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发热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并引发免疫反应有关,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双峰热型。
2.进行性脾肿大:脾脏肿大是本病最突出的体征之一,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脾脏质地变硬,严重时可占据整个左侧腹腔。脾肿大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及病原体在脾内大量寄生有关,可能伴随脾功能亢进。
3.体重下降:患者常出现明显消瘦,体重短期内显著降低。营养消耗与代谢紊乱是主要原因,长期发热和食欲减退加剧能量消耗。部分病例呈现恶病质状态,皮下脂肪大量减少。
4.贫血: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与脾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有关。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也是重要因素,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及心悸。贫血程度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
5.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明显。白细胞减少增加继发感染风险,患者易出现口腔溃疡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骨髓抑制和脾脏过度吞噬血细胞是主要原因。
内脏利什曼病需与疟疾、伤寒等发热性疾病鉴别,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避免接触传播媒介是预防关键,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营养不良者应加强支持治疗,脾肿大严重时需警惕破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