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导致脂肪肝,主要因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干扰脂肪分解,促使脂肪堆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毒性,抑制脂肪酸氧化,同时促进脂肪合成,最终形成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
酒精进入体内后,约90%在肝脏代谢。乙醇经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分解为乙酸。这一过程消耗大量辅酶NAD+,导致NADH堆积,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抑制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同时,酒精代谢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使脂肪滞留肝内。长期饮酒还会激活肝星状细胞,引发炎症和纤维化,从单纯脂肪肝发展为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控制饮酒量是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减轻肝脏负担。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与肝脏超声,早期发现异常。若已出现脂肪肝,需严格戒酒,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酒精性脂肪肝早期干预可逆,延误治疗可能进展为不可逆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