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干扰脂肪的正常分解与代谢,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优先代谢酒精,抑制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同时促进脂肪合成。这一代谢紊乱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大量沉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膜,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长期饮酒还会破坏肠道屏障功能,使内毒素进入血液,激活肝脏免疫细胞,加剧肝细胞炎症和脂肪变性。
控制饮酒量是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戒酒或严格限酒可逆转早期脂肪肝。饮食需均衡,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尤其长期饮酒者需关注转氨酶、超声等指标。若已出现脂肪肝,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干预方案,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但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