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可通过产前筛查和干预有效预防。关键在于早期识别母婴血型不合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抗体产生概率,同时做好分娩后监测与治疗准备。
预防新生儿溶血需从妊娠期开始系统管理。Rh阴性孕妇在首次产检时需检测不规则抗体,若存在致敏风险,需定期监测抗体效价。未致敏者可在妊娠28周和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阻断RhD同种免疫反应。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虽无特效预防手段,但通过定期监测抗体效价和胎儿超声检查,可评估溶血风险。对于已致敏的高危病例,需在具备新生儿换血条件的医院分娩,并提前准备配型血液。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掌握抗D免疫球蛋白使用时机,避免漏注或超期注射。所有孕妇应规范产检,尤其有流产史或输血史者更需警惕致敏风险。分娩后需密切监测新生儿黄疸进展,早期光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母乳喂养并非禁忌,但严重溶血患儿需暂缓母乳直至病情稳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确保产前诊断、围产期处理与新生儿救治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