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耳炎需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滴耳液、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呛咳、发热时合理退热。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检查:急性中耳炎需由医生通过耳镜检查确诊,判断鼓膜是否充血或穿孔。部分情况需进行听力测试或分泌物培养,明确感染类型。延误治疗可能引发乳突炎等并发症,尤其婴幼儿症状不典型时更需专业评估。
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滴耳液:细菌性感染常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程通常7-10天。若鼓膜穿孔,需配合抗生素滴耳液局部治疗。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避免耐药性。病毒性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
3.保持耳道清洁干燥:洗澡或游泳时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化脓性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不可深入掏挖。保持室内通风,减少潮湿环境对耳部的刺激。
4.避免用力擤鼻或呛咳: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防止鼻腔压力骤增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喂养婴幼儿时保持半直立位,减少奶液反流至咽鼓管的风险。咳嗽剧烈者可适当抬高床头。
5.发热时合理退热:体温超过38.5℃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注意观察热型变化,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复诊排除其他感染灶。
急性中耳炎恢复期需避免受凉或接触烟雾刺激,饮食宜清淡。鼓膜未愈合前禁止潜水或高空飞行。若出现耳痛加剧、眩晕或面瘫等症状,提示病情进展,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