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在出尿口取出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引发短暂排尿疼痛、增加短期感染风险、造成少量出血、术后需观察排尿通畅度。具体分析如下:
1.尿道黏膜损伤:肾结石通过尿道排出时,尖锐的结石边缘可能刮伤尿道内壁,导致局部黏膜破损。损伤程度与结石大小和形状直接相关,较大或不规则结石更容易造成较深划痕。黏膜修复通常需要3-5天,期间可能出现灼热感。
2.引发短暂排尿疼痛:结石移动刺激尿道神经末梢,排尿时疼痛感明显,尤其在结石即将排出的瞬间。疼痛多为刀割样或针刺样,持续时间较短,但可能反复发作直至结石完全排出。
3.增加短期感染风险:尿道黏膜损伤后,细菌易从破损处侵入引发尿路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液浑浊或发热。需保持外阴清洁并适量饮水,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4.造成少量出血:结石摩擦尿道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终末尿滴血或尿液呈淡红色。出血量通常较少且自限,若持续大量出血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病变。
5.术后需观察排尿通畅度:结石取出后可能因尿道水肿或残留碎片导致排尿不畅。出现尿线变细、排尿中断或腹胀需及时复查,避免尿潴留引发继发问题。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为主,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腰痛或肉眼血尿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