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确实可能引发耳鸣。水进入外耳道后,会改变耳道内的压力环境,干扰声音的正常传导。若水分触及鼓膜或滞留时间较长,可能刺激耳内神经,产生嗡嗡、嘶鸣等异常声响,即暂时性耳鸣。多数情况下,水分排出后症状会自行缓解。
水进入耳朵后,外耳道皮肤遇水膨胀可能堵塞耳道,导致传音障碍。同时,水分与耳垢混合可能形成栓塞,进一步压迫鼓膜或刺激耳道敏感区域,引发耳鸣。中耳若因进水感染如游泳后急性中耳炎,也可能伴随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耳部本身存在炎症或损伤时,进水会加剧不适感,延长耳鸣持续时间。
处理进水耳朵时,避免用棉签等工具深入掏挖,以免将水推入更深部位或损伤鼓膜。可倾斜头部,轻拉耳廓帮助水流自然流出,或用吹风机低温档远距离烘干耳道。游泳或洗澡时佩戴耳塞能有效预防进水。若耳鸣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眩晕、耳痛或听力骤降,需及时就医排除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病变。日常注意保持耳道干燥,耳垢过多者定期由专业医生清理,减少堵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