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的治疗需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抗真菌药物、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抗真菌药物:针对不同部位的霉菌感染,需使用针对性药物。皮肤感染可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或酮康唑;口腔或阴道感染需使用含制霉菌素的局部制剂;严重系统性感染需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用药需足量足疗程,避免随意停药导致复发。
2.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霉菌在潮湿环境中易繁殖,感染部位需每日清洗并彻底擦干。穿透气衣物,避免长时间包裹患处。足部感染患者应勤换鞋袜,使用吸湿性好的材质。口腔感染后需加强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滞留。
3.避免交叉感染:个人用品如毛巾、拖鞋需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公共场所避免赤脚行走,减少接触公共浴池、泳池的潮湿地面。家庭成员有感染时需同步治疗,防止反复传染。
4.增强免疫力: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低下易诱发霉菌感染。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度运动改善体质。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者维持血糖稳定。
5.定期复查评估疗效:治疗期间需按医嘱复诊,通过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测确认感染是否清除。症状缓解后仍需巩固治疗,防止残留霉菌再次增殖。若疗效不佳需及时调整方案。
治疗期间避免抓挠患处,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药后出现红肿加剧需立即就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定期筛查霉菌感染风险。日常减少高糖饮食摄入,控制环境湿度在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