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婴幼儿常见疾病,表现为肚脐部位凸出的柔软包块,多因腹壁肌肉未完全闭合导致。大多数脐疝会随着生长发育自然愈合,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护理。
脐疝通常在婴儿哭闹、咳嗽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安静或平躺时可能回缩或消失。发病原因与先天性腹壁薄弱有关,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发生率较高。直径较小的脐疝如小于2cm通常会在1-2岁内自行闭合,无需手术干预。若疝环较大或超过2岁仍未改善,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修补。手术属于小型操作,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日常护理需避免让婴儿长时间剧烈哭闹或便秘,减少腹压增高的诱因。注意观察包块颜色和质地,若出现红肿、疼痛或无法回纳的情况,可能发生嵌顿,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按压或使用硬币等物品压迫脐部,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或感染。定期随访儿科医生,确保疝环逐渐缩小而非扩大。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腹胀和便秘,间接降低腹压。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若需手术,选择经验丰富的小儿外科医生操作,术后按医嘱护理伤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