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和压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僵硬或肿胀、皮下硬结或肿块、肢体畸形。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和压痛:早期症状以疼痛为主,多出现在肌肉或软组织损伤区域,按压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持续数周,逐渐发展为钝痛或酸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部分病例伴随局部皮肤发红或温度升高,易被误诊为感染或炎症。
2.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异常骨化组织形成,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逐渐僵硬,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常见于肘部、髋部等大关节,严重时可能完全无法屈伸。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但已形成的骨化组织难以逆转。
3.肌肉僵硬或肿胀:受累肌肉区域出现紧绷感,触摸时质地变硬,可能伴随弥漫性肿胀。僵硬程度随病情发展加重,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明显。肿胀通常由局部炎症反应或血肿机化引发,需与外伤后水肿鉴别。
4.皮下硬结或肿块:疾病进展中,软组织内形成钙化或骨化结节,触诊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硬块。肿块初期较软,后期逐渐钙化变硬,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引发麻木或循环障碍。
5.肢体畸形:晚期病例因大量异位骨形成,导致肢体形态改变,如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畸形可能影响日常活动,甚至需要手术矫正。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功能障碍。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按摩。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治疗以缓解症状和保留功能为主。日常注意保护患处,防止外伤或过度牵拉,遵医嘱进行适度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