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通常无法自愈,需要医疗干预才能彻底治愈。真菌感染不同于细菌或病毒感染,真菌在鼻窦内形成的团块或生物膜难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引发并发症。
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类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症状相对较轻,可能表现为鼻塞、流脓涕或头痛,但真菌团块仍会持续存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进展较快,可能破坏周围骨质或组织,甚至危及生命。无论是哪种类型,均需通过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如手术清除真菌团块或联合抗真菌药物。部分患者误以为症状缓解即代表痊愈,实则真菌可能潜伏,导致反复发作。
治疗真菌性鼻窦炎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或中断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确保真菌彻底清除。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出现侵袭性感染。日常生活中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霉变环境。若出现持续鼻塞、面部疼痛或视力异常,应立即就医,不可拖延。预防重于治疗,增强体质、控制基础疾病是降低发病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