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方法有固定伤肢避免移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自行复位防止二次伤害、及时送医进行专业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伤肢避免移动:使用夹板、硬纸板或绷带将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固定,减少断端摩擦和血管神经损伤。固定材料长度需超过骨折处相邻两关节,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四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脊柱骨折需保持身体轴线平移至硬质担架。
2.冷敷减轻肿胀疼痛: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水浸湿布块敷于伤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软组织肿胀,同时降低痛觉神经敏感度。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将骨折肢体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如手臂用三角巾悬吊,下肢用枕头支撑。重力作用可减少静脉淤血,延缓肿胀发展,但需确保抬高不影响固定效果。开放性骨折伴有出血时,抬高需配合压迫止血。
4.避免自行复位防止二次伤害:切勿牵拉或扭转伤肢尝试矫正畸形。骨折断端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或肌肉,非专业操作易导致移位加重。肢体明显变形时,仅需维持现有姿势固定,等待医疗人员处理。
5.及时送医进行专业处理:完成初步急救后需立即转运,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休克症状时。搬运过程保持骨折部位稳定,脊柱损伤需多人平托。医院将通过影像检查明确骨折类型,进行石膏固定、手术等针对性治疗。
急救过程中需观察伤员意识状态,警惕内脏损伤或大出血等复合伤。寒冷环境注意保暖,避免使用热敷或按摩。昏迷伤员应侧卧防止窒息,所有操作以减轻痛苦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