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型肝炎的症状包括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加重、食欲减退或拒奶、肝脏肿大且质地偏硬、大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色、生长发育迟缓。具体分析如下:
1.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加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但乙型肝炎患儿黄疸可能持续超过3周或逐渐加深。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异常,提示肝细胞受损。
2.食欲减退或拒奶: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进食量减少甚至完全拒奶。由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消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腹胀、呕吐等症状。长期摄入不足会加重营养不良,进一步影响肝脏修复。
3.肝脏肿大且质地偏硬:触诊可发现患儿肋缘下肝脏体积增大,边缘钝,质地较正常新生儿偏硬。超声检查显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可能与肝炎导致的纤维化早期改变有关。
4.大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色:胆汁排泄受阻时,胆红素无法进入肠道,导致粪便失去正常黄褐色。陶土色大便是胆道梗阻的典型表现,需警惕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可能。
5.生长发育迟缓:长期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营养代谢和合成,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落后于同龄儿。严重者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引发水肿或腹水。
新生儿乙型肝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母乳喂养需根据母亲乙肝病毒载量评估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关键。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进展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